查看原文
其他

【八面微风】苏波: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推进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

2014-06-11 赛迪智库

在6月5日召开的2014(第二届)先进制造业大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在题为“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推进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的书面致辞中强调,推进创新、绿色、智能发展,加快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资源节约型的先进制造业,已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由大到强必然的战略路径选择。

  与会专家表示,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加快发展,需要补足传感器等产业短板,促进全产业链发展,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合力推进。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顾问朱森第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化融合最终的目标就是朝智能装备方向发展,在此过程中,应加速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的产品装备,着力构建数字化企业,提高企业和产业效率和效益,促进信息集成和协同,转变装备制造业生产企业的模式,加快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催生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推进中国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

  发展先进制造 打造装备强国

  苏波表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是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主战场。而我国的制造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处于由大到强的历史时期。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将世界经济带入一个新阶段,全球产业结构面临新的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将重塑世界经济格局。

  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着与以往显著不同的内外部环境。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给我国制造业带来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但支撑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基本因素没有改变,总体来看,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苏波表示,新时期必须加快推进我国制造业由大变强,以制造业的繁荣和强大,托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

  苏波指出,在全面建设制造强国的道路上,工信部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深化改革,坚持“创新驱动、高端引领、基础支撑、绿色发展”的方针,分步骤分阶段完成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强国的战略转变。要实现这一战略转变,必须扎实抓好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建立和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二是积极构建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新机制。三是着力强化制造基础。四是全面推进产品质量品牌建设。五是积极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加快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群体。七是加快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八是大力推进中国装备“走出去”。同时,必须高度重视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加快推进重点行业结构调整方向,力争在高档数控机床、电力装备、工业机器人及智能装备、航空装备、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若干关键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当前,中国尚未真正完成工业化任务,制造业改造提升的任务还十分艰巨。苏波指出,未来一段时期,中国面临着新一轮产业技术革命兴起和全球化生产方式变革加快所带来的重大机遇,也面临国际金融危机、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强化、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等严峻挑战。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我国制造业由大到强必然的战略路径选择。

  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积累,需要打好基础。苏波强调,今年工信部明确提出工业强基工程,着力提升工业基础能力,大力发展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核心基础部件,加强产业技术基础。与此同时,充分利用世界新技术成果,积极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加快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并积极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走出去,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产业链、价值链的整合。

  加强顶层设计 强化系统研发

  “近几年,国家对先进制造业有了很大的投入,但是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统计显示,我国2013年全国的研发投入仅占当年GDP的1.97%,而在国外工业发达国家或创新型国家都大于2.5%,美国在3%左右。更重要的是,企业的研发投入远远不够,2010年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约1%左右,而工业发达国家的企业,例如通用、福特公司都在3%以上。柳百成认为,就企业的研发投入而言,政府可以提供政策等引导和支持,但是企业的研发投入不能依赖政府的拨款。

  可见,创新能力的提升在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中扮演重要角色。会上,朱森第作题为“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题演讲时指出,先进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应从四个方面着力,即做好制度设计和安排;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培养创新人才;促进三个链条(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结合和互动;完善科技转化机制、加强科技-产业的桥梁和通道建设。

  通过对工程机械、电力装备,高铁的车辆制造等产业和企业调研,朱森第总结概述了先进制造业创新能力提升的途径,即“明确创新能力提升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不断拓展开源创新、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流程创新等创新方式的内涵,并根据自身特点加以灵活组合和应用; 始终笃行积累、延展、融合、演进等创新要义并贯穿于创新全过程;倾力培育创新团队的急需人才,保障创新活动持续有效开展;加大研发投入强度,尤其是试验条件建设。”

  “一个制造过程,总是从原材料、零部件进来,经过各种加工工艺、检测,最后形成产品,然后销售给用户。” 朱森第说,这个过程里面有三个重要的“流”,一个是信息流,一个是物料流,一个是能量流。要使这些“流”能够顺畅、高效,我们要做的就是一个制造过程的感知、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决策、控制、执行。这里面要用到大量的产品和装备。这些产品和装备都是智能制造需要发展的重点。

  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和装备制造业各个业务的融合,将产生一批新的产业,朱森第强调,要培育这些产业发展,有意识地扶持智能制造,发展控制系统产业,这样才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同样认为,智能制造既体现在智能制造装备上,也体现在整体的生产系统的控制上。短板在于传感技术。国家应该有规划、有计划地推进智能制造业的发展。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发展智能制造业上存在一个薄弱的环节,即传感器行业。这个行业的研发严重不足,企业往往选不到所需要的传感器产品,一些传感器无法安装在适合的设备上。

  对此,卢秉恒指出,现在微纳制造可以制造非常小的传感器,比较符合智能制造需要的传感器。但是这种技术在中国还停留在个别高校的科研阶段,没有形成产业化技术和商品化的产品。因此,他建议,中国的智能制造发展,首先应该从国家层面重视传感器技术的研发、生产和商品化。

  综观我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方向,柳百成表示,先进制造技术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技术,要十分重视发展高技术含量的制造技术、数字化智能化制造技术,极端条件下制造技术及清洁与可持续发展制造技术。

  概括起来,就是要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先进制造技术。为此,柳百成建议,要加大对关键核心及共性技术的研发投入,要加强企业与高校院所的协同创新联盟,充分统筹各方力量,合力推进产业发展。(中国工业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